欢迎进入稀土产业专题!
位置:稀土产业专题>>资讯>>技术>>内容阅读
上海今年拟首批次专项支持14项新材料项目
2018年,上海首批次专项拟支持项目14个,主要聚焦重点产业和重大工程配套“卡脖子”的材料,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突破的项目,如集成电路装备用关键陶瓷材料、航天工程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医疗装备用关键射线管理合金等。
  9月22日下午,中国工博会新闻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试行)》情况、工博会新材料展亮点活动和尖端产品、以及新材料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等。
  “十三五”以来,上海市新材料产业保持稳步发展,目前全市规上新材料企业数达547家。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新材料总产值达1285.61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25.4%。
  在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上,上海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并实施上海市特色首批次政策,《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试行)》于2017年10月正式发布,并于2018年初开展首年度申报工作,明确支持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配套材料和前沿性新材料,鼓励产业链协同突破,促进关键基础材料市场化应用,加快实现国产新材料产品替代进口、填补空白进而稳定供应。2018年上海首批次专项拟支持项目14个,主要聚焦重点产业和重大工程配套“卡脖子”的材料,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突破的项目,如集成电路装备用关键陶瓷材料、航天工程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医疗装备用关键射线管理合金等。
  二是落实上海市工业强基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创新,该专项于2017年首年度实施,两年来支持新材料项目9个,拉动新材料应用研发及产业化投资2.79亿元,聚焦海洋工程用高强钢、石墨烯及复合材料、柔性显示和集成电路用关键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材料、航空配套材料等个重点方向。
  三是推进国家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政策落地,上海市经信委联合上海保监局、上海市金融办开展政策宣贯,2017年争取国家新材料首批次补贴支持2项。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和《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原则,细分“前沿材料、关键材料、基础材料”三大方向,各有侧重分类施策;支持材料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转化功能平台、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等四大技术平台建设,强化新材料成果转化能力;构建产业链对接平台和工博会新材料展二大服务平台,加强产业对接服务;综合运用首批次新材料、工业强基、重大项目服务、人才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基金等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力争到2020年,培育1-2个前沿新材料初步形成产业集聚,不断加强集成电路、汽车、航空、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关键材料配套能力,实现钢铁和石化基础材料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