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稀土产业专题!
位置:稀土产业专题>>资讯>>技术>>内容阅读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发表钙钛矿电池非贵金属电极研究综述

钙钛矿太阳电池已经取得超过22.7%的效率,常规的电池组成结构包括:一层钙钛矿吸光层,两个载流子选择接触层,两个电极。其中,两个电极包括最底部的透明导电氧化物(称为前电极,例如FTO)和最顶部的背电极。前电极已经比较成熟,购买商业化的透明导电玻璃即可,而背电极是处于电池的最顶部,需要在器件制作的最后一步完成。目前,高效率的电池主要采用真空蒸镀贵金属的金Au或者银Ag作为背电极。然而,Au虽然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稳定性,但是价格非常昂贵;Ag电极比较不稳定,容易氧化,而且还会跟钙钛矿发生反应形成卤化银AgX,影响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同时这两种电极都依赖高能耗的真空蒸镀完成。

图1.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结构及各种背电极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高鹏课题组总结、回顾了钙钛矿太阳电池过去几年在非(贵)金属背电极的发展,重点总结了碳C,铝Al,铜Cu,镍Ni,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导电聚合物PEDOT:PSS等背电极。系统归纳总结了这些电极的本身材料化学、物理性质,电极制备方法及成本,所制备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文章发表在Nano Energy上,标题为: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Recent progress of alternative counter electrodes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


全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