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周CRE指数及资本市场对稀土关注度简析
时间:2022-06-10
作者:
来源:中国稀土
 篇首:
  端午假期到来之际,上海等地的疫情防控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加速恢复,舆论层面悲观的气氛也一扫而空。反映在经济数据方面,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这说明疫情带来的冲击已经出现显著的缓解,全社会对经济的信心开始恢复。另一方面,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发展多个指数大幅度环比增长,说明国内物流迅速克服了疫情防控带来的困难,经济运行速度不断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压力依然存在,但是国家各个层面均在快速推出应对政策。诸如鼓励汽车消费的购置税补贴政策、不同省市即将推出的消费券等鼓励消费政策,将在近期为国内市场注入活力。其中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将对稀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稀土产品价格高位稳定运行。国内政策的明确和落实,对国内资本市场起到了稳定器作用,近期上证指数连续上涨,不断冲击3200点。CRE指数在连续下行后,也跟随大盘向上运行,说明市场对稀土产业的普遍预期向好。这反映了经济层面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特别是随着全国范围内新一轮疫情抗击战不断取得成果,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和前景的信心会不断提高。高涨的信心必然能够为包括稀土产业在内吸引更多的有效投资,增加市场空间,这是未来稀土产业可持续增长的基本面。
  
一、指数摘要
 
  2022年06月02日,CRE指数350.6,环比增加10.4,涨幅3.06%。其中,上游指数161.3,增加6.6,涨幅4.27%;下游指数189.3,增加3.8,涨幅2.05%。
  2022年第22周,CRE指数最高值350.6,最低值340.2,波动幅度3.06%;最高值较上周减少2.7,降幅0.76%;最低值较上周增长2.2,涨幅0.65%;平均值344.2,较上周增长2.06,涨幅0.60%。
  2022年第22周,上证指数最高值3195.46,最低值3149.06,波动幅度1.47%;最高值较上周增长48.6,涨幅1.54%;最低值较上周增长78.13,涨幅2.54%;平均值3178.28,较上周增长62.56,涨幅2.01%。
  
二、国内要闻精选
  2022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强调,中方一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友好关系。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太平洋岛国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2021年10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机制正式建立,为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加强对话、增进互信、促进合作搭建了新的重要平台。
  2022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
  2022年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年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2022年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2022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安排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会议指出,当前部分群众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基本生活面临困难。要有针对性加大政策帮扶,把基本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方面,要求一要对政策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三、国内经济数据概览
  2022年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5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上升1.9和1.1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生产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5.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水平有所改善。新订单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5.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落幅度收窄。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9%,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水平小幅回升。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4.1%,比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仍然较慢。
  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改善。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2%,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7.1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住宿、其他金融、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
  2022年5月31日,商务部消息,今年1至4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19074.9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服务出口9332.6亿元,增长25.1%;进口9742.3亿元,增长19.1%。前4个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8009.9亿元,增长9.3%。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此外,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恢复。前4个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2718.3亿元,增长9.5%。
  2022年6月1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5月份,国家铁路货运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发送货物3.4亿吨,同比增加2110万吨,增长6.6%,单月货物发送量创历史新高。
  2022年6月2日,交通运输部消息,5月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5月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亿吨,日均环比增长3.2%。11个国际枢纽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6万标箱,同比增长5.2%,日均环比增长3.9%。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96万标箱,日均环比增长7%,并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长江三峡和西江长洲枢纽船闸共通过货物3130.8万吨,同比增长1.2%,日均环比增长8.3%。
  2022年6月4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2年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269.2,环比上升11.6%。快递发展规模指数344..7,环比上升20.3%。
  
四、世界要闻摘要
  2022年5月,韩国国会批准了一项约合人民币3325亿元的补充预算,主要用于向小工商业者和个体户发放现金,以弥补因疫情而造成的损失(注:韩国对疫情的放开政策对其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超预期的效果,依然需要大力救助才能摆脱困境)。
  2022年5月31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特别峰会上就欧盟祭出的第六波对俄制裁措施达成一致。欧盟最终达成的方案,较此前提出的全面禁运自俄进口石油的的草案仍有所妥协。在最终方案中,欧盟将暂时只针对经由海运方式进口的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至于经由管道运输至欧洲的俄罗斯石油,则暂时得到豁免(注:面对能源压力,欧盟最终选择了向利益妥协,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2022年6月1日,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了联储主席鲍威尔讨论通胀问题。美国财长耶伦也参加了会见。简报仅仅披露,拜登重申目前白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抗击通胀,从而让美国从历史性复苏向稳定增长过度(注:近期美国加息后,美股表现优于预期,美国国内经济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态势)。
  2022年6月2日,OPCE表示,只是将9月的增产计划提前分摊到7月和8月,总的增产计划并未改变,受此消息影响,国际油价跳涨4%(注:欧佩克的调整计划对全球能源市场将带来持续上涨压力)。
  
五、疫情防控及影响
  2022年4月末,部分国家开始不再统计新冠相关数据,因此相关的感染率和死亡数据将出现偏差。
  据财新网数据,2021年6月2日,中国之外221个国家和地区有感染病例,累计感染者过千例的已达到181个(增加0个);累计确诊528138713例(增加2538435例),死亡6279104例(增加8357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破万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71个(增加0个)。美国累计感染约8451万例(增加62万)全球居首,印度累计感染4316万例(增加1万例),巴西累积感染超过3110万例(增加16万例);确诊超千例国家非洲55个(增加0个),欧洲44个(增加0个),亚洲45个(增加0个),美洲33个(增加0个),大洋洲4个(增加0个)。
  截至5月31日,牛津大学Our World in Data统计全球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833759371剂次(增加26137163剂次),接种率65.85%(增加0.03%)。
  国外方面,上周:
  关于新冠的研究包括:挪威研究称怀孕期间接种新冠疫苗,可能降低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放宽或者进一步放宽新冠疫情管控的国家包括:古巴解除口罩禁令。
  国内方面,上周:
  2022年6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监管力度,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2022年6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疫情防控和重点行业生产有关情况。5月30日以来,全国新增本土感染者数已经连续3天降至100例以下,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上海疫情进入向常态化防控转换阶段,但社会面疫情仍零星出现,要警惕疫情反弹风险。北京新增感染者数持续下降,疫情总体向好。
  截至2022年6月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8341.6万剂次(增加520.5万剂次,较上周又有近200万剂次的减少)。
  截至6月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614例(其中重症病例7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7414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4254例,无现有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5例,其中境外输入70例,本土55例。
  香港特别行政区332619例(出院62437例,死亡938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3例(出院82例),台湾地区2274666例(出院13742例,死亡2663例)。
  
六、稀土资讯导读
  2022年5月30日,CRE指数341.4,环比增加0.62%。2022年5月31日,CRE指数344.6,环比增加0.94%。2022年6月01日,CRE指数340.2,环比减少1.28%。2022年6月02日,CRE指数350.6,环比增加3.06%。
  2022年5月30日,上证指数3149.06,环比增加0.60%。2022年5月31日,上证指数3186.43,环比增加1.19%。2022年6月01日,上证指数3182.16,环比减少0.13%。2022年6月02日,上证指数3195.46,环比增加0.42%。
  2022年5月,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局为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稀土企业兑现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补助资金1015万元。
  2022年5月,天津港保税区区内企业中铁六院集团作为联合体牵头人承建的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项目已进入车辆调试的关键阶段。这是我国第一条永磁磁浮技术工程示范线,项目于2021年2月启动实施,预计今年7月可正式进入通车实验阶段。
  2022年6月1日,明阳集团MySE12MW半直驱海上机组下线仪式在广东明阳智能汕尾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举行。MySE12MW机组针对国内有台风区域(广东、福建等海上区域)及欧洲等海外市场定制设计,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抗台风半直驱海上机组。
  2022年5月30日,加拿大Mkango稀土公司宣布,其与CoTec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具体内容为CoTec向Mkango投资200万英镑(320万加元),向其子公司Maginito投资150万英镑(240万加元),均用于开发稀土技术。
  近期稀土产品价格依然保持高位波动,这与需求端预期波动密切相关。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依然会长期保持,但是随着燃油车价格下行,来自传统燃油车的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并且国际市场更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这将对稀土的需求带来一定的挑战。
  近一年来,稀土产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镧、铈、钇等高丰度元素的应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低重稀土永磁材料等的规模不断提高。在材料研究方面,稀土催化材料的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稀土医用也有一定的进展。尽管技术进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稀土在各类材料中的广泛研究为稀土新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储备。
  国外稀土的竞争也在逐步加强,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新兴稀土资源开发项目在近期陆续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未来两年稀土市场潜在竞争者。虽然从公开信息来看,大部分报道的新兴稀土项目的总稀土品味较之芒廷帕斯等在产稀土资源更低,在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但是,近期稀土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必然会推动这些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成为中国稀土产业的竞争对手。对此,中国稀土产业需要一方面锚定资源供应占比,调整稀土资源供应量。同时不断提高稀土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如此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在加速成长、竞争日益加剧的国际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稀土(),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追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