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由于其长载流子扩散长度、长载流子寿命和宽吸收范围,已经成为低成本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潜在材料。在众多钙钛矿材料体系中,FAPbI3体系具备较小的光学带隙和较好的热稳定性,更有利于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开发和制备。然而研究发现,室温下FAPbI3体系更容易形成黄相δ-FAPbI3而非光活性的黑相α-FAPbI3,这会影响钙钛矿结晶过程,导致PSCs的光伏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受限。此外已有研究证实通过一步溶液工艺沉积的钙钛矿薄膜遵循向下生长机制,因此具有较低形成能的中间体δ-FAPbI3最初会在半湿膜的表面上形成,从而干扰α-FAPbI3的可控和定向结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葛子义研究员和刘畅研究员等人在前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基础上,近期在α-FAPbI3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大面积组件制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