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系张丹教授团队在硅光放大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稀土掺杂光波导放大器是片上光子集成的重要器件之一,可以和光开关、调制器、微环、探测器等各种有源/无源光子器件集成在一起,补偿光子集成芯片的光损耗。然而,这类器件存在激光泵浦造成的波导热损伤、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商用化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光通信核心芯片的规模化应用。基于此,张丹教授团队与黑龙江大学许辉教授团队合作,制备了具有高效近红外发光性能的系列稀土铒、钕配合物,揭示了配体与中心稀土离子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机理,解决了低功率泵浦实现光增益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的硅基稀土掺杂光波导放大器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增益出色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高密度光子集成芯片的光损耗补偿。
成果一:研制了基于一维铒配位链掺杂的硅基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在1.53 μm 、1.55 μm两个近红外波长分别实现了10.5和 8.5 dB/cm 的高增益。
开发了一维铒配位链[Er(DBTTA)3(FDPO)]n,通过磷氧化物配体桥接来提高局部Er3+离子浓度和辐射效率,以及配体到Er3+的链内能量迁移效率;采用与CMOS兼容的半导体工艺,制备了硅基掺铒光波导放大器,通过调控波导截面尺寸的方法提高1.5 μm信号光与365 nm LED泵浦光光场的重叠,在截面尺寸为2 × 3 μm2,长度为1cm的波导中,实现了1.53 和1.55 μm波长光增益。
张丹教授团队在硅光放大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