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稀土产业专题!
位置:稀土产业专题>>资讯>>技术>>内容阅读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实现Er3+反常强紫外上转换发光

稀土离子的紫外上转换发光在紫外杀菌、癌症治疗、光化学反应和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稀土紫外上转换发光是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通过Yb3+到Tm3+的四光子或五光子能量传递上转换过程实现。与Tm3+相比,Er3+可以通过Yb3+到Er3+的三光子能量传递过程获得紫外上转换发光(4G11/2 → 4I15/2: ~380 nm),因此具有更高的理论发光效率。然而,由于Er3+的能级稠密,容易发生交叉弛豫,而且还存在Er3+到Yb3+的能量反传递和Yb3+的能量迁移过程,从而引起无辐射弛豫能量损失,因此,Er3+通常很难在4G11/2能级获得有效的电子布居来实现高效紫外上转换发光。

图1 Yb3+/Er3+共掺零维Rb3InCl6反常强紫外上转换发光:晶体结构示意图与上转换发射光谱。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陈学元团队郑伟和黄萍研究员在Yb3+/Er3+共掺零维Rb3InCl6中首次观测到Er3+在384 nm的反常强紫外上转换发光(图1)。由于Rb3InCl6: Yb3+/Er3+稀土离子的间距大(>7.14 Å),Yb3+的长程能量迁移受到了抑制,使得激发光能量被限制在[YbCl6]3−和[ErCl6]3−八面体短程范围。这种Yb3+/Er3+的限域能量传递与Rb3InCl6的低声子能量(

图2 Rb3InCl6: Yb3+/Er3+中Yb3+/Er3+限域能量传递:(a)Rb3InCl6和NaYF4的晶体结构;(b)限域能量传递与长程能量迁移示意图;(c)受限能量迁移模型拟合荧光衰减曲线;(d)Rb3InCl6: x%Yb3+与(e)NaYF4: x%Yb3+中Yb3+的荧光衰减曲线及(f)能量迁移速率。

进一步地,团队利用Rb3InCl6: Yb3+/Er3+纳米晶的强紫外上转换发光,将其应用于近红外光控CsPbX3(X = Cl,Br,I)钙钛矿纳米晶的离子交换。在980 nm激发下,Rb3InCl6: Yb3+/Er3+的强紫外上转换发光可被CsPbX3吸收,从而促进钙钛矿纳米晶到二溴甲烷和碘代丙烷等卤代烷烃的电子转移,使得卤代烷烃的碳-卤键断裂释放卤素离子,并与CsPbX3纳米晶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利用980 nm近红外激光的远程操控,不仅可以避免长时间紫外光照对钙钛矿纳米晶造成光损伤,还可以通过调节激光的开启/关闭、辐照时间和激光功率实现对交换过程的远程控制,获得在不同波段(408−696 nm)高效发光(PLQY:52.3−98.1%)的混合卤素CsPbX3纳米晶(图3)。

图3 Rb3InCl6: Yb3+/Er3+用于CsPbX3钙钛矿纳米晶的近红外光控离子交换:(a)离子交换示意图;(b)离子交换后CsPbX3纳米晶的发射光谱、发光照片及(c)荧光衰减曲线;(d,e)离子交换混合溶液在980 nm激光辐照不同时间后对应的发射峰位置;(f,g)离子交换混合溶液在980 nm激光和365 nm紫外灯辐照后的发光量子产率对比。

该工作提供了一种通过限域能量传递和晶格调制实现Er3+反常强紫外上转换发光的新策略,也为稀土上转换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近红外光控化学反应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结果于2025年7月2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Nat. Commun.2025,16,6762. DOI:10.1038/s41467-025-58901-4)。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博士生张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郑伟、黄萍和陈学元研究员。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福建物构所实现Er3+反常强紫外上转换发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